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——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六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19/12/9 10:34:12     作者:     來源:本站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標簽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表明,近五年來,在新發展理念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,我國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健康發展態勢,企業戶數、資產總量保持穩步增長;同時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,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。但應看到,目前我國正處于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表明,近五年來,在新發展理念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,我國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健康發展態勢,企業戶數、資產總量保持穩步增長;同時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,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。但應看到,目前我國正處于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進程中,用工人數出現下降,是適應這一進程的正常調整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、工業經濟規模擴大,總量穩步增長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普查結果顯示,2018年末,全國共有工業企業[1]345.1萬戶,與2013年末(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)相比,年均增長7.4%;資產總計139.3萬億元,年均增長5.8%。工業經濟總量分布呈現以下幾個特點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一)東部地區聚集效應明顯,四省合計占全國比重超過一半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末,東、中、西部地區工業企業戶數分別為242.3萬戶、61.3萬戶和41.4萬戶[2],分別占全國的70.2%、17.8%和12.0%。其中,廣東、江蘇、浙江、山東占比居前四位,分別為16.9%、15.0%、12.5%和9.2%,合計占比超過五成。同時,東部地區工業企業戶數占全國比重較2013年末提高0.9個百分點。工業企業聚集在東部地區,主要受區位優勢、產業規模、營商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末,東、中、西部地區工業企業資產總計分別為80.2萬億元、30.6萬億元和28.5萬億元,分別占全國的57.6%、22.0%和20.5%。上述4個大省依然占絕對優勢,江蘇、廣東、山東、浙江占比分別為10.9%、10.7%、8.6%和7.2%。東部地區資產總計占全國比重較2013年末提高0.5個百分點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末,全國僅北京、天津、上海三地工業企業戶數比2013年末減少。其中,受京津冀協同發展采取的產業升級轉移等政策措施影響,北京、天津兩地工業企業戶數分別比2013年末減少20.2%和10.3%,年均分別減少4.4%和2.1%。受產業轉型升級等因素影響,上海工業企業戶數比2013年末減少37.8%,年均減少9.1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二)裝備制造業增速占比均居首位,鋼鐵行業去產能效果顯著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,我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,新動能加快孕育發展,工業經濟不斷向中高端邁進。2018年末,裝備制造業企業戶數為137.7萬戶,比2013年末增長58.0%,年均增長9.6%,占全部工業企業資產比重為39.9%,比2013年末提高3.7個百分點;資產總計47.7萬億元,比2013年末增長50.0%,年均增長8.4%,占全部工業企業比重為34.2%,比2013年末提高4.0個百分點。裝備制造業戶數和資產規模在工業各大行業板塊中均居首位。其中,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、金屬制品業企業戶數增長較快,2018年末與2013年末相比,年均分別增長12.7%和11.6%;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、汽車制造業資產總計與2013年末相比,年均分別增長15.2%和10.9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幾年,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政策措施持續推進,鋼鐵行業去產能取得顯著效果。2018年末,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企業戶數為2.2萬戶,比2013年末下降42.0%,年均下降10.3%;資產總計6.5萬億元,比2013年末下降4.7%,年均下降1.0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三)私營企業不斷壯大,外商投資企業發展有所放緩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年來,國家出臺了稅收減免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,小微企業占比較大的私營企業得以不斷發展壯大。2018年末,私營工業企業戶數達到291.2萬戶,比2013年末增長65.4%,年均增長10.6%,占全部工業企業比重為84.4%,比2013年末提高11.3個百分點;資產總計40.5萬億元,比2013年末增長48.6%,年均增長8.2%,占全部工業企業資產比重為29.1%,比2013年末提高3.2個百分點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年來,受優惠政策弱化、勞動力等資源成本上升、內資企業競爭力提升等多重因素影響,外商投資企業發展步伐有所放緩。2018年末,全國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共有4.4萬戶,占全部工業企業比重比2013年末下降1.2個百分點。但外商投資企業資產保持小幅上漲,2018年末資產總計為13.4萬億元,比2013年末增長7.4%,年均增長1.4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、工業企業用工下降,結構呈現積極變化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末,我國工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(以下簡稱工業從業人數)為11521.5萬人,比2013年末減少2504.3萬人,下降17.9%,年均下降3.9%。工業從業人數變動情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一)主要行業中汽車制造業保持增長,鋼鐵煤炭行業降幅明顯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末,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,有37個行業從業人數比2013年末下降,4個行業保持增長。從業人數增長的行業中,除去燃氣生產和供應業、水的生產和供應業、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外,主要行業中僅汽車保持增長。2018年末,汽車制造業從業人數比2013年末增長5.0%,年均增長1.0%;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、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分別下降47.5%和43.2%,年均分別下降12.1%和10.7%,在主要工業行業中降幅居前。這充分體現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,進一步反映了淘汰落后產能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效果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二)先進制造業用工比重上升,用工分布出現結構變化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雖然工業從業人數總體下降,但從業人員在行業間的分布出現了積極變化,逐漸由傳統的原材料制造、高耗能行業向先進制造業轉移。2018年末,原材料制造業、高耗能制造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分別比2013年末下降2.4和2.1個百分點,而裝備制造業比重則上升4.8個百分點,占比達到39.2%,反映了制造業轉型升級、結構調整取得成效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三)絕大多數地區從業人數下降,區域分布穩中有變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末,在31個地區中,除西藏外其余地區工業從業人數均比2013年末下降。其中,前五位用工大省廣東、江蘇、浙江、山東、河南[3]從業人數合計比2013年末下降13.8%,年均下降2.9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業從業人數區域間分布穩中有變。2018年末,東部地區工業從業人數占全國工業從業人數比重為62.2%,與2013年末持平;中部地區比重為23.9%,提高0.3個百分點;西部地區比重為13.8%,下降0.3個百分點;長江經濟帶比重為44.9%,比2013年末提高1.9個百分點。上述區域間分布變化,反映了“中部崛起”“長江經濟帶發展”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效果。此外,京津冀地區工業從業人數占全部工業比重從2013年末的6.8%降至2018年末的6.1%,下降0.7個百分點,體現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采取的一系列疏解非首都功能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、產業升級轉移政策措施取得成效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四)私營企業用工總體穩定,吸納就業主體地位加強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末,私營工業企業從業人數與2013年末相比年均下降1.0%,年均降幅低于全部工業2.9個百分點;從業人數占全部工業從業人數比重為51.9%,比2013年末提高7.2個百分點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年來,在產業發展升級和市場環境變化共同作用下,工業用工需求有所放緩,從業人員呈現下降趨勢。但應看到,目前我國正處于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進程中,用工人數出現下降,是適應這一進程的正常調整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]這里的工業企業指工業企業法人單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2]文中的部分計算數據和合計數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,均未作機械調整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3] 2018年末,這5個地區工業企業從業人數合計占全部工業企業比重約為53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資訊

                      1. 泵業穿越宏觀低谷能力凸顯,中金環境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全景網1月17日,中金環境發布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,數據顯示,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.1-1.6億元,扣除非經常性后的凈利潤為8500萬元-12500萬元,同比均扭虧為盈。對此,中金環境表示,公司按照既定的發展戰略,聚焦制造業(泵業)做大做強,穩健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3/3/27 9:54:34
                      2. 凱士比發布2022年財報,收入增長9.8%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凱士比■ 訂單承接較上年增長18.7%■ 銷售收入較上年增長9.8%■ 息稅前利潤高于上年近日,總部位于德國法蘭肯塔爾的泵閥制造商凱士比公司發布2022年財報,顯示第四季度也保持了非常好的經營業績,并以訂單承接、銷售收入和息稅前利潤均大幅增長為本財年畫上圓滿句號。公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3/3/8 9:07:21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 威派格:預計2022年凈虧損1.3億元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威派格,泵友圈翻譯整理近日,威派格發布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,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-12,995.20萬元左右,去年同期為19,585.89萬元;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-14,794.71萬元左右,去年同期為17,674.48萬元。對于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3/3/1 13:56:41
                      4. EBARA荏原發布2021年業績報告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泵友圈(bengyouquan.cn)記者訊,2022年2月21日,日本荏原公司發布2021年業績報告,三大數據均創歷史新高。其中,訂單額為425億人民幣,同比增長50.9%,凈銷售額為333億人民幣,同比增長15.5%,營業利潤為34億人民幣,同比增長63.4%。1.不同地區的凈銷售額日本本土市場凈銷售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/2/22 15:57:24
                      5. 2021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百強出爐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中國合成樹脂網12月28日,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“2021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銷售收入百強排序”。榜單顯示,恒力集團有限公司、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、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、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、利華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、桐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、盤錦北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1/12/30 10:52:17
                      6.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试点,产国无码视频自拍,久久午夜美女视频,欧美亚洲视频观看